和同事加完班,错过了饭点,顿时感觉饥肠辘辘。同事今年刚入职,初来乍到,对小城的人文风情、特色美食还不甚了解,让我推荐一款具有小城味道的面食。小城的面食种类繁多,有烩面片、裤带面、臊子面、麻食、饸饹等,要说最具小城风味的,还得数饸饹,它虽然没有像其他面食那样名声在外,但在小城人们的心中,它的魅力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面食。只有在小城,才能吃到正宗的旬邑饸饹。在小城工作,就先从小城的饸饹开始了解小城的美食!
旬邑饸饹,历史久远,是一种喜闻乐见的传统主食,是小城的主妇们在生活当中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手艺。在小城,人们结婚、过生日、小孩办满月、老人过世等红白喜事,都离不开一碗纯正的浇汤饸饹,因此,旬邑饸饹又被人们戏称“人生三碗饸饹”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如今的饸饹,已经很少见到传统的荞面饸饹了,街边的饭馆餐厅大多供应的是小麦面饸饹。
在过去的困难年月,饸饹一般是小城人民用来招待亲戚和朋友的,每当家里来了贵客,平时放在角落里的饸饹床子才会被搬上案板,主妇们先将适量的面粉倒入盆内,加入碱水,按一定的比例和面,让两者发生奇妙化学效应,然后再次反复揉和,直到揉成的面团又光滑又细腻后,再醒面半小时,等到锅里的水发出沸腾的信号后,将醒好的面团分成条状,在沸水里蘸一下,放入饸饹床子,两只手抓住饸饹床子的杠杆来回旋转使劲往下压,受力后的饸饹床子压出又光滑又劲道的饸饹面,最后经过与沸水的亲密接触后,捞出、过凉水,盛至案板上,饸饹面就做好了。
当然,吃饸饹面肯定离不开饸饹汤汁,决定一碗饸饹面味道的,就是它的汤汁了。所有的食材精髓都溶解在小小的汤汁中,看起来颜色鲜艳,吃起来味道浓郁。正所谓千碗饸饹一锅汤,煮好的鲜汤不能太淡也太浓。白嫩的老豆腐要切成菱形,胡萝卜要切成小丁,青菜、葱花这些佐料也要提前备齐,再加上陕西人爱吃的油泼辣子,共同调和出一锅红、翠、白三色鲜艳透亮的饸饹汤汁。
舀一勺滚烫的汤汁浇至在光滑细白的饸饹上,浓郁的香味瞬间被激发出来,香气逼人。鲜嫩的豆腐片、红红的辣椒油,绿色的葱花,劲道的饸饹面,色香味俱全,让人馋的口水直流,食之更是筋软爽口,酣畅淋漓,回味无穷。一碗小小饸饹面承载了主人的古道热肠,待客热情,也藏着小城浓浓的淳朴民风。这虽是一碗简单而又散发着沁香的饸饹面,但客人却吃出了主人的盛情款待,恰是一曲亘古不变的人情,连绵不断,丝丝不绝,越压越长。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曾经藏在民间小厨房的饸饹面也走进了饭馆餐厅,做法比之前更加丰富多样,有荤有素,有凉调、油泼,更有炒和烩等,每一种吃法都令人垂涎欲滴。闲聊中,我和同事来到小城最有名一家饸饹饭馆,虽说是过了饭店,但慕名来吃饸饹的食客依旧很多。这家店之所以有名,是因为他家的饸饹总是小碗供应,每一碗看似分量不多,但味道绝对正宗。食客因个人饭量的大小直接报数,一般人最多三碗就吃饱了。有人说,小碗供应是为了让面能充分吸收汤汁的味道;也有人认为,每一碗都有汤、有臊子,确保了味道始终如一。一碗碗饸饹面下肚,吃到最后,小碗堆成小山,颇有一种"不醉不归"的英雄豪气。
俗话说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水土也养一方美食。这种极富地域特色的美食,深深的抓牢小城人民的胃,从小吃到大,百吃不厌。那种细微的味道已经牢牢刻在人民的心中,不容置疑,也不容忽视。虽说当今世界,人民早日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,各种美食充斥着感官的刺激,人民对食物的追求早已失去了对食物本真的体验。更多的是一种印刻在脑海中味蕾的追溯情怀。一碗小小的饸饹面代表了小城人民对生活的态度,乐观豁达,也影响了小城人民的性格,说起话来铿锵有力,不拐弯抹角,做起事来雷厉风行,不拖泥带水。在寒冬腊月,吃上一碗劲道爽口的饸饹面,真的是有暖和又养胃。
一碗看似简单的饸饹面,背后却是丰厚的面食文化,它因我们的祖辈们的生存需要而出现,又因食客的喜好而进化,历经百年的演变和更替,才有了今天独一无二的旬邑味道。即便当下美味珍馐数不胜数,这碗简单的饸饹面,不正是芸芸众生肆意生长的人间烟火吗?